第一海洋研究所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仙霞岭路6号,是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一所专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服务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所,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海洋科研实体,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海、大洋和极地海域自然环境要素分布及变化规律,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等。
第一海洋研究所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调查测量设备、实验测试设备和科研辅助设施。完成了大量国家重大海洋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和海洋工程勘探开发项目等,取得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海洋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www.fio.org.cn - 2020-04-16 - 收藏 点击查看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位于南京市风景秀美的玄武湖畔、紫金山麓,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单位,其前身为成立于1940年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历经7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研究机构,主导着中国湖泊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在湖泊物理、湖泊化学、湖泊生物、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研究所发展定位和学科布局,在湖泊治理与保护方面建议并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致力于建设成为学科综合优势显著、地域特色鲜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国际著名湖泊科学综合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湖泊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中心。
www.niglas.ac.cn - 2020-04-16 - 收藏 点击查看
地震预测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地震局的我国特殊的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探索地震孕育、发生规律,承担全国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首都圈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报及其研究任务;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任务,为地震预报、地震应急、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提供技术支持与数据信息服务。
地震预测研究所以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和预测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依托新构造与地震构造、数字地震学、地震及灾害预测、GPS及空间技术以及地震观测技术等多学科的滲透、融合,推进、发展地震数值预测的理论与方法,逐步集成有特色的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和专家群体,通过对地震过程的观测、模拟和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规律,促进地震科学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服务。
www.seis.ac.cn - 2020-04-15 - 收藏 点击查看
地壳应力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环岛西侧,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非营利性公益科研所,也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及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内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处、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处、后勤服务中心等机构。
地壳应力研究所下设地壳动力学研究室、地震前兆观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室、断层力学与形变观测研究室、地壳应力应变与岩石力学研究室、地震监测与预报研究室、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室、地震救援技术研究室、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研究室、武汉科技创新基地。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地壳动力学理论、地壳应力场和形变场、地震构造力学机理、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地震前兆理论和观测技术、大地测量理论与观测技术、重力和固体潮理论与观测、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地震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
www.eq-icd.cn - 2020-04-15 - 收藏 点击查看
工程力学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地震局的目前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评估、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以及强震动观测的技术牵头单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主要开展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工程力学研究所现设有强震动观测、工程地震、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与工程综合防灾、岩土工程、振动测量仪器等七个研究室和恢先地震工程综合实验室;设有所务办公室、科技发展部、人才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北京园区办公室等七个管理部门,以及后勤管理中心、科技杂志社、图书资料与网络中心、试验厂等科研辅助部门。
www.iem.net.cn - 2020-04-15 - 收藏 点击查看
地质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地震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也是一个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学的综合性、多学科的地球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研究所,设有“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拥有设备齐全的科学实验、科学探测系统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
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涵盖以揭示强震发生地点和强度为主要目标的地震构造环境研究;以探索强震孕育过程和机理为主要目标的地震动力学研究;以发展地震预测新方法为主要目标的对地观测技术综合研究;以认识火山喷发机理和火山灾害预测为主要目标的活动火山研究;以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和地震应急理论为主要目标的地震成灾机理和地震地质研究五个方面。同时,研究所还从事新生代构造演化、现代地壳运动、构造物理与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现今地球动力过程、深部地球物理、现代火山作用等地球科学理论的基础研究。
www.eq-igl.ac.cn - 2020-04-14 - 收藏 点击查看
上海消防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直属的集政府决策咨询、规范标准制订、产品监督检验、火灾理论及消防装备技术研究、消防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国家级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SC2和ISO/TC21/SC14的国内技术归口单位,主要从事消防基础理论与管理、消防装备与技术、灾害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消防执勤训练技术、火灾物证鉴定技术、产品检验装置与技术和工程消防技术的研究工作。
上海消防研究所内设7个职能处室以及科研开发、消防产品检测、火灾物证鉴定和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等4个业务机构。科研工作主要由火场防护研究室、灭火技术与装备研究室、灭火理论研究室、信息研究室等4个研究室承担;火灾物证鉴定工作主要由公安部消防局上海火灾物证鉴定中心承担;消防产品检验工作由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主要由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和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承担。
www.shfri.com.cn - 2020-04-11 - 收藏 点击查看
广州能源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科研机构,也是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工程科学领域的高技术研究,并以后续能源中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研究方向,兼顾发展节能与能源环境技术,发挥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
广州能源研究所致力于在生物质能源高值化转化与规模化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独立系统应用示范2个方向实现重大突破;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与开发研究,海洋能/深层地热规模化发电关键技术,太阳能直接利用功能材料及关键技术,低碳发展及能源战略研究4个方向重点培育方向取得重大进展。
www.giec.ac.cn - 2020-04-11 - 收藏 点击查看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是隶属于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的一家我国较早成立的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药物,工业、农业和环境微生物应用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也是具有一定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免疫抑制剂生产基地,建有国家新药(微生物)筛选实验室(福建)、福建省新药(微生物)筛选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微生物药物试验中心、福建省微生物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微生物及化学制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微生物药物自动发酵平台。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研发条件良好,仪器设备先进、试验设施齐全,致力现有产品的拓展新适应症研究和高端剂型开发,通过微生物筛选、化学半合成、生物转化等手段定向寻找抗肿瘤、治疗神经性疾病、抵抗异种器官移植排斥、抗特殊致病性微生物以及罕见病的治疗新药物和延长寿命的功能性新药,加强微生物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系列产品和工艺研究,开发活性微生物技术和工艺应用于环境保护、污物处理、资源有效利用等领域,在微生物菌种选育、发酵和提炼工艺改进、菌种和药物分析测试、制剂开发和新药报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
www.fjim.org.cn - 2020-04-11 - 收藏 点击查看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是直属于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的专注于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目前国内一流机构,也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先后获得230多项科技成果和奖励,其中问鼎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7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项,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材料科学前沿的原创成果基地、新兴产业与变革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从原创基础研究到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典范。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定位于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多年来面向国家重大与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引领国际结构化学和光电晶体材料学科发展,创建物质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目标导向的新材料理论设计和定向合成;谋划创新需求驱动的学科布局,以结构化学和光电材料优势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发展。
www.fjirsm.ac.cn - 2020-04-10 - 收藏 点击查看